近日在一場名為"新媒體時代營銷破局"的活動上,新媒體營銷再一次引發業界的熱議。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微博商業化過程展開,微信加大布局支付功能,社交化應用使新媒體營銷在實現精準定位用戶、快速有效投送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 據全球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商comScore發布的數據顯示,門戶、搜索/導航、社會化媒體及在線視頻在各個市場均有很高的滲透率;在上網行為中,社會化媒體的滲透率在中國擁有較高的占比,僅次于門戶與在線視頻。另一組數據顯示,社會化媒體+門戶+娛樂占據了全球47%的上網時長。其中拉美用戶超過三分之一的網上時長用在社會化媒體;中國用戶則是網購的重度人群。
?? "我國97%的網民都會看在線視頻,這也從一個角度驗證了中國的互聯網娛樂性非常強。"comScore中國區副總裁蔡芳表示,娛樂功能中社交屬性的應用十分必要。因為是朋友之間相互推薦的資訊,社交媒體通過"粉絲"的推廣去做營銷將不僅能得到"粉絲",還可以做自己的官方賬號,成為展示廣告的平臺。
?? "比如移動應用‘**’就是朝著這個思路轉變,‘**’把明星、品牌、時尚內容結合在一起,以社交的方式存在,就為購買這些品牌的產品提供了可能。"蔡芳舉例說道。
?? "內容為王"本質上是指內容用來做什么,其實內容就是用來建立人和人之間的聯系。"用戶為王"則是指怎么可以更好地幫助用戶去跟世界建立聯系、跟他人建立聯系。所以,"其實內容本身不重要,誰創造了內容才重要,或者說信息本身不重要,誰傳遞的這個信息很重要"。
?? "我們最近與很多品牌合作,給我們的用戶發福利。"在申音看來,基于傳播中心的"魅力人格體"吸引了很多品牌與之合作。因為已經有穩定的人群圍繞這個"魅力中心",因此與他建立聯系,就是與消費者建立了聯系。從這個角度看,微博、微信上的大V們、自媒體領袖們都可以利用社會化媒體平臺,面向自己的"粉絲",解決新媒體營銷受眾群的問題。
?? 此外,做好新媒體營銷需要轉變思維,與其盲目放大內容,不如利用社會化媒體平臺做好會員服務。"就是要去考慮這群人需要什么。可以通過創作一些他們需要的內容,讓他們實現購買行為。互聯網公司講的是單個用戶的價值,是在一個用戶身上挖多少錢,這個用戶會在你身上花多長時間,相較于傳統公司注重賣了多少本雜志,與用戶間緊密的聯系才是最有價值的。"
?? 除此之外,活動中還探討了關于新媒體營銷聯盟的創新商業模式,未來三到五年,新媒體面臨的營銷變化將呈現爆發態勢,在營銷層面的創新、聯合、布局已經初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