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是為了讓我們的資金得到價值的最大化提升,而并非只是為了一夜暴富,這種將理財作為暴富捷徑的錯誤觀念,正是投資者投資理財最常見的一種錯誤
理財觀念,這些錯誤的
理財觀念,是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極力避開的。那么投資理財要警惕哪些
理財觀念?
投資理財要警惕哪些
理財觀念?就目前國內投資者投資理財的方式來看,最常見的錯誤的
理財觀念莫過于以下幾點:
一、有錢才需要理財,沒錢不需要理財
這樣的思想在很多職場小白中比較常見,覺得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都不夠花,哪還有閑錢來理財?在我們看來,理財不是單純的錢生錢,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年輕人需要端正自己的消費觀念,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獲得更高的職位和收入,開源節流,管理時間等等都屬于理財。
在沒錢的時候需要積極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提高自己的財商,了解各種理財產品,那么等到你的資產逐漸富裕的時候就能更加游刃有余。否則等自己漸漸有錢了,那時候看著自己的資產而毫無頭緒,也是一件挺糾結的事情。
在我們看來,剛工作的時候通常收入不高,也沒什么積蓄。不過,這個階段也不要總想著省錢存錢,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理財。
二、理財就是炒股票、買保險
不少人認為理財就是炒股票、買保險。其實,股票和保險屬于理財板塊中的一類形式,是理財的工具。股票其實算是投資工具,有的人拿所有的錢去炒股,一旦遭遇股災極容易虧損殆盡,而保險是主要的風險管理工具,給予你本人和家庭提供一定的保障。千萬不要狹隘地認為炒股票和買保險就是理財,理財的范圍遠遠不止這兩種工具。
三、過分節儉或者過度消費
勤儉節約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過分節儉會影響你的生活質量,甚至造成其他不良影響。比如過分節儉的話,你可能會購買品質較次甚至損壞的物品,這可能會影響自己和家人的心情和健康。特別是食品方面,千萬不能因為太過節儉而購買有問題的食品,有時候因為貪便宜導致身體不適,反而造成最壞的浪費。
我們不建議過分節儉,同時也不提倡過度消費。所以,你需要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在自己能力許可的范圍內購買高品質的產品才是合理的。如果自己的收入不高,非要買奢侈品包包、追著購買各種高級電子產品等等。
合理的消費觀念需要根據自己的收入,進行合理的消費,把握好收入和消費的比例。
四、錢只存銀行,不接受其他新興理財方式
風險偏好保守的人一般都不會選擇有風險的理財方式,總覺得銀行最安全,所以采用定存的方式作為自己的理財方式。但是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比較低,甚至跑不過CPI。
一般來說,理財產品風險越高,收益也越高,所以做好資產的配置非常有必要。年輕的時候,多配置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比如股票、股票基金、房地產等。中老年的時候,多配置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比如國債、債券基金等。
也不要看到新興的理財方式就一味地逃避,比如以互聯網理財為主的平臺近些年來發展迅猛,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你需要做的是仔細評估和識別,分散投資,而不是把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平臺,過于保守的理財方式也會使自己的資產逐漸縮水。
五、其他一些錯誤觀念,如盲目跟風、急功近利、一意孤行
有的人喜歡跟風或者到處打聽小道消息,希望能夠走捷徑發家致富。但是,投資理財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經濟狀況、理財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還需要對投資產品、市場行情有深入的了解。如果自身對投資不了解、分析能力有限,可以咨詢專業的投資機構或者經驗豐富的投資者。
至于急功近利,大多數人要么不著急,認為理財太早;要么太急,總想著立即投資獲利。尤其是對投資理財沒有多少概念的人,高收益成為他們選擇理財產品的標準,他們常常過于急功近利,缺乏冷靜思考,忽略風險,常常抱著投機的心態,而這樣的心態最容易出事。
很多人認定某個項目賺錢時,往往一意孤行,不肯聽取別人的建議。比如有些人沉迷股票,即便虧損得一塌糊涂,也不愿意收手。這個時候應該和持異議的朋友和專業人士討論討論,然后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和風險承受力進行適當的選擇,投資金額多少、買哪些股票、具體投資策略等等。
投資理財要警惕哪些理財觀念?錯誤的理財觀念相信不少投資者最開始都會有,但只要我們能及時糾正,合理看待投資理財,避免錯誤的觀念帶來不必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