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發表時間:2018/3/22 8:41:22??來源:海爾集團??作者:ximimi??
管理 發表時間:2018/3/22 8:41:22??來源:海爾集團??作者:ximimi??
供應鏈無尺度。過去供應鏈是有尺度的,比如最低批量是1000臺或者5000臺。現在是個性化定制,一臺也要滿足。現在用戶就是最大的概念,是用戶來選擇你。而且,企業眼中的用戶,一定要加上兩個字,變成“交互”用戶。交互用戶的意思是,用戶要參與你的全流程,從設計開始參與一直到營銷。
信息化時代管理的有效性體現在速度上,因為是流通制約制造,速度至上,誰贏得了用戶,誰就贏得了一切。依靠原有的組織體系已難以適應這一變化,必須要靠組織和個人以速度為前提,共同推進管理的有效性。
正如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實現這一速度。
為實現這種在信息化時代管理的有效性,我們在1998年開始了市場鏈流程再造,在組織再造上,就是變直線職能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為扁平化的結構,減少管理層次,以努力實現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零距離。而在人員的再造上,則是將管理人員變成SBU(戰略業務單元),即每個管理者都是一個獨立作戰的經營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市場和市場目標,自主制定自己的市場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去創造新的市場、新的需求。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目前市場鏈再造的探索引起世界許多商學院的興趣,有的將其作為案例進行研究,究其原因就是目前企業都面臨在信息化時代如何提高管理有效性的問題。當然在這方面我們仍然面臨許多難題,但方向應該是對的,因為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過去那種組織與市場的割裂,個人只聽命于內部上司,而不去面對外部用戶的問題。
現在要將組織與個人融為一體,組織要成為一個平臺,而個人在這個平臺上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體現其自身價值。這就是德魯克說的“在組織內部不會有成果出現,一切成果都是發生在組織外部”。
企業需要有效的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如何能具備有效性呢?“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有效性是可以學會,但不可以教會的。
有效性的學習是一種挑戰,一種實踐,你既不挑戰自己的目標,又不去應對市場的挑戰,就不會有學習有效性的動力和壓力。你想學習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實踐中去思考問題背后的問題是什么,不去探索創新的路徑,企圖找一個捷徑,等待別人教給你一個現成的理論或模式,那你一定與有效性無緣。如同禪宗里的一句話,“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在學習有效性上我的體會是,創新——求是——創新,在以提高學習有效性的目的下去創新,再將創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態度去探索其中規律性的東西,并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下,向更高層次的創新沖刺,以求在不斷學習有效性的過程中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一篇:企業管理的三個層次你屬于哪個?
下一篇:危機感是第一生產力